協(xié)會官方微信

首頁  >>  新聞資訊  >>  焦點新聞  >>  正文

先進陶瓷:性能卓越的新興材料,料強度達 1200M
Pa,斷裂韌性 15.0MPa・m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1-10     來源:產品技術質量前沿    編輯:衡盛楠    審核:張經(jīng)緯 王靜

先進陶瓷作為一種新興材料,有著獨特的魅力。它以高純度、超細人工合成或精選的無機化合物為原料,化學組成精確,搭配精密制造加工技術與結構設計,造就了優(yōu)異特性。按種類劃分,先進陶瓷分為結構陶瓷與功能陶瓷。

1、結構陶瓷

結構陶瓷具備高強度、高硬度、耐高溫、耐腐蝕、抗氧化等特性,應用廣泛,涵蓋切削工具、模具、耐磨零件、泵和閥部件、發(fā)動機部件、熱交換器及裝甲等領域。其主要材料包括氮化硅 (Si₃N₄)、碳化硅 (SiC)、二氧化鋯 (ZrO₂)、碳化硼 (B₄C)、二硼化鈦 (TiB₂)、氧化鋁 (A1₂O₃) 和賽隆 (Sialon) 等。

1Si₃N₄基陶瓷材料

C 纖維增強 Si₃N₄基陶瓷材料,巧用 ZrO₂的變相效應,有效防止纖維與基體熱膨脹系數(shù)不匹配引發(fā)的裂紋,使復合材料斷裂韌性提升 5 倍。氮化硅陶瓷憑借優(yōu)異綜合性能與豐富資源,成為高性能陶瓷里極具應用潛力的切削工具,每年約 140 噸氮化硅粉末用于刀具制造,價值約 3 億美元。

2)碳化硅基陶瓷

熱壓工藝制備的碳化硅陶瓷,密度接近理論密度,即便在 1400℃高溫,彎曲強度仍可達 500 - 600MPa。CVI 法制得的 C 纖維補強碳化硅復合材料,強度 520MPa,斷裂韌性達 16.5MPam。含 25volTiB 的碳化硅復相陶瓷,精準控制起始顆粒尺寸,強度可達 888MPa,斷裂強度 8.8MPam。碳化硅堪稱高溫空氣中強度最高的材料,熱導率僅次于氧化鈹陶瓷材料。

3)氧化鋯增韌陶瓷

氧化鋯增韌陶瓷在結構陶瓷研究成果斐然,已知多種使氧化鋯穩(wěn)定的添加物,如氧化鎂、氧化鈣、氧化鑭、氧化釔、氧化鈰等單一或復合氧化物,被增韌材料涵蓋氧化鋁、氧化釷、尖晶石、莫來石等氧化物陶瓷。在氧化鋁中添加 16vol%氧化鋯增韌處理后,材料強度達 1200MPa,斷裂韌性 15.0MPam。氧化鋯增韌陶瓷室溫強度與斷裂韌性出眾,后續(xù)將聚焦提升高溫性能。 

2、功能陶瓷


功能陶瓷是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產品,伴隨電子產品輕薄短小、多功能、高可靠性、高密度表面、高集成化發(fā)展,功能材料持續(xù)演進。這類陶瓷品種繁多,具備微波介電性能、氣敏性能、超導性能、電阻梯度性能、鐵電性能及其相變行為、多層驅動性、弛豫性能等優(yōu)良功能,應用廣泛。

1)電子絕緣材料

當下國內外常用電子絕緣材料是 Al₂O₃,新興的 AlN 陶瓷脫穎而出,具高強度、高絕緣性、低介電常數(shù)、高的熱導率,且熱膨脹系數(shù)與單晶硅匹配,主要用于大規(guī)模集成電路和電力模塊電路散熱基板。

2)電介質材料

用于調諧電路、保護邏輯及記憶單元的陶瓷電容器介質材料多為 BaTiO₃基材料,還有高介的復合鈣鈦礦材料,晶界層電容器使常規(guī)瓷介電容器介電常數(shù)躍升數(shù)倍甚至數(shù)十倍。

3)壓電陶瓷材料

常用壓電元件用于傳感器、氣體點火器、報警器、音響設備、醫(yī)療診斷設備及通訊等,傳統(tǒng)壓電材料是 PZT,新型壓電陶瓷材料有高靈敏、高穩(wěn)定壓電陶瓷材料、電致伸縮陶瓷材料、熱釋電陶瓷材料等。

4)磁性陶瓷材料

磁性陶瓷材料分硬磁性和軟磁性兩類。硬磁材料如鐵氧體磁鐵和稀土磁體,用于磁鐵和磁存儲元件;軟磁性材料易磁化、去磁,用于交變磁場響應的電子部件。

5)超導陶瓷材料

20 世紀 80 年代超導陶瓷研究重大突破后,高溫超導陶瓷材料備受矚目,我國研究處于世界先進水平,當前應用朝大電流、電子學、抗磁性等方向發(fā)展。

6)抗殺菌陶瓷材料

伴隨科學發(fā)展與社會文明誕生,無機抗殺菌劑分三類:一是將銀、銅、鋅等金屬或離子固定在無機材料載體上;二是二氧化鈦粒子光催化抗殺菌劑;三是遠紅外輻射功能抗殺菌材料,常需與前兩類配合使用。 

3  先進陶瓷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

在汽車行業(yè),使用特殊材料司空見慣,碳纖維、鋁鎂等早有應用,然而陶瓷常被誤解僅用于精細瓷器與衛(wèi)浴產品,實際上先進陶瓷在汽車領域也有諸多潛在應用等待挖掘。

 

先進陶瓷在汽車上的獨特呈現(xiàn)

一輛由法國超級跑車制造商布加迪與柏林皇家瓷器建造廠聯(lián)合推出的陶瓷版布加迪威龍白金跑車令人矚目。其整車采用陶瓷材質打造,油箱蓋、車標和輪蓋部位更是運用特殊材料精心制作。該車搭載 8 W16 引擎,動力強勁,可達 1000 馬力,從靜止加速到 62 英里(約 100 公里)僅需 2.5 秒,最大時速約 253 英里(407 公里),出廠售價 160 萬英鎊。如此獨特的設計,既彰顯了陶瓷材料在汽車外觀裝飾上的美學價值,又展現(xiàn)出其在承載高強度動力輸出方面的潛力。

先進陶瓷在汽車關鍵部件的深度應用

1)發(fā)動機

新型陶瓷多由碳化硅和氮化硅等無機非金屬燒結而成,強度超氧化鋁陶瓷三倍,耐高溫超 1000℃。在汽車發(fā)動機領域,其應用意義重大。當下汽油機熱能損失高達 78%,柴油機熱效率雖為 33% 但仍有 60% 以上熱能量損耗。若用隔熱性能卓越的陶瓷材料環(huán)繞燃燒室隔熱,并結合廢氣渦輪增壓器與動力渦輪回收排氣能量,試驗表明熱效率可提升至 48%,且能實現(xiàn)柴油機瞬間快速起動。此外,新型陶瓷渦輪增壓器耐熱性遠超超耐熱合金,比重僅為金屬渦輪的約三分之一,有效彌補金屬渦輪動態(tài)響應低的短板。

2)傳感器

汽車運行環(huán)境惡劣,對傳感器要求嚴苛,需長久適應高溫、低溫、振動、加速、潮濕、噪聲、廢氣等條件,且具備小型輕量、重復使用性好、輸出范圍廣等特性。特種敏感陶瓷憑借耐熱、耐蝕、耐磨及優(yōu)良電磁、光學機能,制成的傳感器能完美契合上述需求,為汽車精準運行提供關鍵數(shù)據(jù)支持。

3)制動器

陶瓷制動器脫胎于碳纖維制動器,經(jīng)多道復雜工序制成,其碳硅化合物表面硬度近乎鉆石,內部碳纖維結構確保堅固耐沖擊、耐腐蝕,耐磨性極強。當前,該技術不僅應用于 F1 賽車,在超級民用跑車領域也嶄露頭角,為車輛制動提供強大且穩(wěn)定的保障。

4)減振器

高級轎車的智能減振器巧妙綜合利用敏感陶瓷的正壓電效應、逆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研制而成。憑借高靈敏度陶瓷元件,減振器具備路面識別與自我調節(jié)功能,能最大程度降低轎車因粗糙路面引發(fā)的振動,提升駕乘舒適性。

5)噴涂技術

源于航天技術的陶瓷薄膜噴涂技術已在汽車領域落地生根。該技術隔熱效果出眾,能耐受高溫高壓,工藝成熟、質量穩(wěn)定。在發(fā)動機燃燒室部件,如活塞頂噴涂氧化鋯、缸套噴涂氧化鋯,可降低散熱損失、減輕發(fā)動機質量、縮減尺寸并減少燃油消耗,全方位優(yōu)化發(fā)動機性能。

先進陶瓷在汽車應用的現(xiàn)存挑戰(zhàn)與未來展望

盡管特種陶瓷在汽車各部件展現(xiàn)出獨特優(yōu)勢,但目前在汽車領域應用尚不廣泛。這主要歸因于其制造工藝復雜、要求極高,原材料選取嚴格,工藝難以精準掌控,致使制品性能均勻性差,再加上成本高昂、可加工性欠佳、脆性大、使用可靠性受限等問題。

不過,隨著科技迅猛發(fā)展,未來汽車制造業(yè)有望迎來更多特種、智能陶瓷制品。一方面,材料研發(fā)將聚焦攻克現(xiàn)有難題,提升陶瓷材料性能穩(wěn)定性,優(yōu)化結構與功能性一體化設計,探索低成本制備工藝;另一方面,隨著技術成熟與成本降低,先進陶瓷將從高端跑車、賽車等小眾領域逐步拓展至普通民用汽車,深度嵌入汽車產業(yè)生態(tài),助力汽車向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舒適方向邁進。

國內外先進陶瓷材料產業(yè)發(fā)展態(tài)勢

1)全球產業(yè)格局

先進陶瓷已構筑起龐大高技術產業(yè),全球年銷售額超 500 億美元,年增長率 8%。美國、法國、德國與日本處于領先地位,歐洲其他各國、韓國、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(qū)也各展所長。

2)美國

50 年成果斐然,1994 年克林頓政府增加科研預算推動產業(yè)發(fā)展,1998 年市場份額近 75 億美元,后續(xù)雖有起伏,但總體穩(wěn)步增長,2012 年突破 126 億美元。美國側重高溫結構陶瓷,在航天、汽車等多領域廣泛應用,其精密材料陶瓷制品產量占世界總量 60% 以上,生物陶瓷也大量用于臨床,且加緊軍用陶瓷研制。

3)日本

20 世紀 80 年代后在先進陶瓷領域獨樹一幟,既是最大生產者,又在功能陶瓷研究稱霸,諸多敏感元件壟斷國際市場。積極研發(fā)高性能陶瓷電池,力求在汽車、航空航天等領域開辟新天地。

3)國內

我國從 20 世紀 50 年代以氧化鋁陶瓷刀具為起點,逐步拓展研究領域,取得系列成果,部分普通電子陶瓷和結構陶瓷能批量生產、出口,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,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,在技術和產業(yè)化方面存在差距,亟待提升先進技術、裝備和管理水平,以滿足國民經(jīng)濟發(fā)展需求。


免責聲明: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(tài)度,僅供參考、交流。若轉載或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"稿件來源"。

中國儀器儀表行業(yè)協(xié)會版權所有   |   京ICP備13023518號-1   |   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03807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   |   郵編:100037   |   電話:010-68596456 / 68596458
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、技術支持:中國機械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機經(jīng)網(wǎng)(MEI)